English

“京味”凸现“老舍文学创作奖”

2000-06-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实习记者 温阳 我有话说

“京味”是老舍创作的重要特色,经过他和其他作家的共同努力,“京味文学”已经成为文坛上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本月上旬揭晓的首届老舍文学创作奖,再一次让读者感到了“京味文学”的鲜活与魅力:在获奖的10部作品中,近三分之一体现出这个特点,其中,又以小说作家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铁凝的《永远有多远》和张永和、王宝春根据邓友梅同名小说改编的曲剧《烟壶》留给人们的味道最浓最足。

写北京城,说北京事,刻画北京人,再加上地道的北京话,是这几部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的共同点。它们继承了老舍创作的宝贵传统: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特别是一些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既善意地批评他们身上时不时冒出来的毛病,更着力挖掘他们性格中的闪光点,像善良乐观的人生态度,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比如,铁凝在《永远有多远》中,写的就是被她视为北京和北京胡同象征的那种“快乐的、多话的、有点缺心少肺的女孩子”。当然,像《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在写出了北京历史、文化的积淀之外,更鲜明地表现着改革开放以后北京老百姓遇到的新问题和他们的新追求,带有较强的时代特色,更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烟壶》在剧情吸引人的同时,表演上的传统风韵更增添了浓厚的民俗和市井情趣。

问及本届获奖作品“京味”比重明显的原因,本次活动的发起者和主办方之一、老舍文学基金会副会长崔恩卿告诉记者,这样做是想让本届评奖活动具有比较鲜明的特征,便于突出“纪念老舍”的主题,使“老舍味”更浓。崔恩卿还说,把本届评奖作品限定在“北京”的范围内———北京作家、描写北京的作品、发表在北京的媒体上——就是源于这个考虑。记者通过有关材料证实了这一说法:获奖的作家当中,除铁凝一人外,全都是北京的。

那么,“北京”会不会成为今后老舍文学创作奖固定的评奖范围和标准呢?“不会的”,崔恩卿的回答很明确,他说:“两年后的第二届老舍文学创作奖,将增加奖项,扩大征稿范围,由今年的仅限于北京改为面向全国。”崔恩卿还透露,老舍文学创作奖的目标,是由现在的北京市一级的奖项,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国际闻名的重要文学大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